南蒙古的蒙古语为什么就成了濒危语种?

在今天中国的版图内生存着600万蒙古人,如果再加上中国政府为了分而治之划分出去的蒙古语族的其他蒙古后裔,人数可能更多一些!但是这么一个大民族说的语言竟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9年2月21日列为濒危语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濒危语言红皮书”把语言分为以下七种 :

已经灭绝的语言:已没有人使用的语言;

可能灭绝的语言:已没有可靠的信息证明还有人讲这种语言;

接近灭绝的语言:最多只有 10 个人讲这种语言,而且全是老人; 严重濒危的语言:虽然还有不少人讲,但其中已没有孩子;

濒危语言:有一些孩子在说,但数量呈递减态势;

潜在的濒危语言:有许多孩子在讲,但没有官方地位;

非濒危语言:具有安全的代际语言传递。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濒危是一个过程。

为了拯救濒危语言,有必要对语言消亡或衰退的原因进行分析。大量的实例证明,导致语言濒危的原因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涉及的因素众多,而且各个语言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从而很难提取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和方法来。

克劳斯在《危机中的世界语言》著作中说过:下一个世纪将目睹90%人类语言的死亡或灭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这样说道: “一种语言的消失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消失,特别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团体——不必说诗和传说,更不必说谚语和笑话——传统和口头表达组成的珍贵传承。语言的消失同样损害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保持的关系,因为语言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识。”在我小的时候我们老家的蒙古人都能说一套套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今天的南蒙古人家庭这种讲笑话的越来越少了,即使有讲笑话的蒙古长者听得懂笑话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

大卫·布拉德利和马娅·布拉德利在他们主编的《语言濒危和语言维护》的前言中,给出了濒危语言研究和工作之所以重要的四个理由 :

语言学方面的理由:从语言学的观点看,我们必须记述濒危语言。如果语言未经记述就消失了,那么我们就永远也不知道它们当中是否含有某种未知或罕见的结构。 除此之外,濒危语言的变化显然也会不同于其它语言,这使得它们对于历史语言学理论也有重要的价值。

民族学方面的理由:如果语言未经记述就消失了,未来的人们将无法学习他们先祖的语言,因而也就无法存取各种传统知识和文化。从民族学的角度看,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他们重新获得他们先祖的语言和文化的权利。

科学理由:每一类社会都有自己特有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来编码的。而且,每一类社会一般存在于一个不同的生态体系中,这个社会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以及与其共存的动植物也有着独一无二的知识。如果语言没有了,所有这些也会随之而去。而这些知识的许多内容对于新的药品、食物和材料的研发具有科学价值, 所有这些也都具有一定的实用和经济价值。

象征理由:身份认同和自尊是极为重要的,而语言又是认同的关键。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我们认为濒危语言之所以如此引起重视,还在于语言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乃至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联系。克里斯特尔也将多样性列为保护濒危语言的几个理由之首,其余的理由是:语言表达身份,语言是历史的栖身之处,语言对人类知识积累的贡献,语言本身的意义。总的说来,这些基本上涵盖了我们应该保护濒危语言的主要理由。

中国学者徐世璇在分析语言濒危的原因时指出历史上造成语言濒危甚至消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语言群体消亡、语言群体失散、强制性语言同化、自愿的语言同化等。如今,语言消亡的现象不仅日趋严重,而且造成语言濒危、消亡的原因也表现了新的特点——由于主动的文化同化而造成的语言转用成为当今大部分语言衰退、消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进一步探究这种自愿语言同化的原因,可以发现造成语言濒危的深层因素包括人口比例、文化基础、经济优势、宗教影响等等。这些因素在对语言的使用发生影响时可能协同作用也可能互相牵制,最终由占主导的因素决定语言的发展趋势。

当然中国国内依据语言的濒危程度对濒危语言的类型划分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戴庆厦认为濒危语言的变化有缓慢型和急促型,前者指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而导致的濒危;后者指在较短时间内就发生濒危。另外,戴庆厦还指出有必要区分濒危语言与衰变语言的不同概念。 “所谓 ‘濒危语言’,是指一种语言已丧失主要的使用、交际功能,即将消失。所谓‘衰变语言’, 是指一种语言由稳定使用状态向不稳定的方向发展,语言功能持续下降并出现衰退趋势。 二者虽然都是语言功能下降,但程度不同,性质不同,应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

我虽然不是语言学家,但是本着对蒙古民族未来的担忧多少也涉猎过一些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南蒙古蒙古语的衰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失去独立地位是南蒙古蒙古语走向濒危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以上学者指出的那样:语言群体消亡、语言群体失散、自愿的语言同化。因为南蒙古地区失去了独立地位,连最起码的自治都没有,因此中国庞大的盲流人口以及殖民当局有计划的移民措施涌进了不设防的南蒙古境内,成了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语言进而也占据了主流。这才是南蒙古蒙古语走向濒危的主要原因!据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534万人,但是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原住民的蒙古人区区只有442.6万人,占总人口的17.1%!另外,殖民当局有计划的同化计划也是南蒙古蒙古语走向濒危的原因之一!我们都知道少年儿童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承继者,如果一个民族的少年儿童没能接受本民族语言教育,那么,这个民族的语言逐渐走向衰微是必然的!中国当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削减蒙古语授课学校的数量,以及蒙古语授课生即使专业学校毕业后没有就业机会客观上就是鼓励此民族的青少年放弃母语教育。

于荣娟、苏和等“研究”发现,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每年毕业约12万,其中蒙古语授课毕业生约占6.2%,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80%,但是事实上,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发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语授课近三年的毕业生2335人就业签约人数区区只有133人,占总毕业生的5.6%,而同期汉语授课毕业生人数为9625人,签约人数却达到1185人,占总毕业生的12.3%,这就是南蒙古所谓的民族大学的现状!中国殖民当局通过压缩蒙古语的使用范围,迫使南蒙古的年轻一代逐步放弃着祖先的语言!

内蒙古师范大学号称是中国境内蒙古语授课专业规模最大、学生最多、专业特色最突出的学校。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招生规模达到7960人,但是,蒙古语授课生区区只招了1550人,约占23%。该校共有80余个专业,涵盖十大门类,但是蒙古语授课生只能在32个专业中选择专业,是不是殖民当局认为我们蒙古人不配学习其它专业呢?

蒙古人即使接受了系统的蒙古语教育,但是因为南蒙古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成了绝对的少数,因此蒙古语的使用范围也被压缩在极窄的有限范围内,如果你不能流利地掌握汉语你可能在南蒙古大地寸步难行的地步!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按国际普遍通行的原则应该是蒙古人做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原住民的语言应该是“自治区”内第一官方语言,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所有官方文件应该以蒙古文蒙古语为准,汉人如果想任职“内蒙古自治区”的任何官职及公务员员应该必须有蒙古语文背景,这才是做为一个民族自治区通行的应该所拥有的规则!但是披着民族自治外衣的“内蒙古自治区”正相反,做为“自治民族”的蒙古人的语言变成了点缀,蒙古官员讲话作报告即使他的母语远比汉语更加流利还是得使用汉语、汉文!从伪自治政府成立之日起“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语言就是汉语文直至今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做为人口绝对少数的蒙古人的语言走向衰微是必然的!在今天的南蒙古大地上蒙古语被压缩在蒙古人的家庭,以及蒙古人口相对占多数的乡村、草原上,在“自治区”首府、盟市所在地,乃至于旗府所在地上汉语都成了官方语言、通用语言!这就是南蒙古蒙古语的现状!

反观南蒙古人同文、同族的喀尔喀蒙古人,因为独立建国,从20世纪初的60万人口发展到今天的330多万人,人口增加了5倍之多!全国所有近60万少年儿童在1300多所幼儿园和近800所中小学中用母语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14多万蒙古青年在170多所公立和私立大学接受着专业培训!蒙古国的教育也并非没有问题,但是蒙古国的教育问题都是可以改进的,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不像我们南蒙古人到了不只亡国还正在灭种的地步!

就是这样一个以消灭、同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为己任的中国政府尽然恬不知耻地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8年9月在湖南长沙举办了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会议以“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为主题,并通过了成果性文件《岳麓宣言(草案)》。

岳麓宣言达成的最主要的共识就是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倡议: 1.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人类发展。2.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濒危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土著语言、非官方语言以及方言母语者的潜力、行动力和主动性。这包括人们自儿童期便开始使用并传承母语、 接受母语教育、获得互联网和其他公共空间的信息和知识,视障人士使用盲文、听障人士使用手语进行交流,增加优质教育和性别平等的机会。 3.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改善环境。4.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语言多样性为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在其 教育背景、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中争取相对平等的权利,增加濒危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土著语言、非官方语言以及方言母语者平等和优质就业的机会,以此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5.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加强社会融入、社会合作。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减少不同母语者之间的性别与社会不平等现象,保障濒危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土著语言、非官方语言以及方言母语者接受教育的权力,通过鼓励其参与促进文化多样性、濒危语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行动,例如口传文化、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宗教民俗和节庆活 动等,增强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和社会决策能力,以此创建更为和平、包容的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历史上中国从来就是一个口蜜腹剑、口是心非的国家,中国人嘴上说着冠冕堂皇的一套,暗地里做着龌龊、鸡鸣狗盗见不得阳光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拥有正常人类的羞耻观它也不会舔着脸皮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主办这种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的国际会议!

中国人倚仗着庞大的体量如蝗虫般涌入了南蒙古、满洲、吐蕃以及东突厥斯坦地区,改变了以及正在改变着当地的人口结构,仗着人口优势、暴力机器以及经济利诱下排挤着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今天南蒙古蒙古语的衰微正是这些因素协力打压的结果!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自由、独立自主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不只君临蒙古高原,也曾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即使蒙古人国力衰退、最为孱弱的大清治蒙时期蒙古人也享有高度的自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制于人几乎到了不只是亡了国,而且正在灭着种的境地!如果我们蒙古人自己再不努力那么蒙古人、蒙古语在南蒙古彻底消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同为阿尔泰语系的满洲通古斯人的消亡就是民族史上活生生的范例,如果南蒙古人不想成为第二个满洲人退出历史舞台,唯一的出路只能寻求政治独立,独立,只有独立才能解救南蒙古人于消亡!南蒙古大地上生活着600多万蒙古人,这600多万人的命运不需要其它民族来决定,民族自治、民族自决是未来世界之走向,任谁也阻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Narsuu.H 2020.01.14